信息化知识 -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化正以更快地速度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围绕智能制造、云计算、网络空间、移动互联、工业互联、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竞争态势和展现出的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信息能力。信息产业已成为影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


1 信息


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1.2 本体论信息与认识论信息

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描述。

主体关于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

认识论信息与本体论信息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认识论信息与本体论信息可以相互转化,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就转化为本体论信息,本体论信息引入主体因素就转化为认识论信息。


1.3 信息的定量描述

H(U)表示事件U的信息熵,Pi是事件出现第i中情况的概率,在二进制的情况下,对数的底是2,此时信息熵可作为信息的度量,称为信息量,单位是比特(bit)。


1.4 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信息系统的基本规律应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特性和信源编码、信道特性和信道编码、检测理论、估计理论以及密码学。


1.5 信息的质量属性

信息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信息的质量属性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安全性。


2 信息系统


2.1 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件,在规则的约束下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件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可以和其他系统或者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系统的特点:目的性、可嵌套性、稳定性、开放性、脆弱性、健壮性。


2.2 信息系统的定义

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的系统类型。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例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系统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集成。


2.3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软件的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

从项目管理角度,项目的生命周期有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收尾四个阶段。


3 信息化

信息化从“小”到“大”分成五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并推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息化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信息化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4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我国陆续建成了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代表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形成了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国家信息化运行体系。

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6要素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效益。

    传统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工程、信息安全等,而新一代信息技术诸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已经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领域有了较为成熟和广泛的应用。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7个特点:(1)能够重复利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提现不同的价值;(3)具有广泛性;(4)是社会公共财富,也是商品,可以被交易或者交换;(5)具有流动性;(6)多态性,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态存在;(7)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挖掘,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取得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3中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

    从技术上看,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为重点,调整人才结构,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加快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一批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由大变强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与行业增战适应,队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效能显著提高,人才的专业性、适用性显著增强,注重基础研发人才的开发和引进。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5 信息技术发展及趋势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10个方面:高速度大容量、集成化和平台化、智能化、虚拟计算、通信技术、遥感和传感技术、移动智能终端、以人为本、信息安全、两化融合。

—— 完 ——
相关推荐
评论

立 为 非 似

中 谁 昨 此

宵 风 夜 星

。 露 , 辰

文章点击榜

细 无 轻 自

如 边 似 在

愁 丝 梦 飞

。 雨 ,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