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标准管理
大数据的标准体系框架共由7个类别的标准组成,分别为基础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平台和工具标准、管理标准、安全和隐私标准及行业应用标准。
数据标准是对数据的表达、格式及定义的一致约定,包含数据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的统一定义;数据标准的目的是使组织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数据是一致的、准确的。通常可分为业务术语标准、参考数据和主数据标准、数据元标准、指标数据标准。
业务术语是被批准、管理的业务概念定义的描述,需要通过流程来定义组织如何创建、审批、修改和发布统一的业务术语。
参考数据是用于将其他数据进行分类或目录整编的数据,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数据字典,是数据可能的取值范围。
主数据是组织中需要跨系统、跨部门共享的核心业务实体数据。主数据因为其重要价值,被喻为企业的黄金数据记录,如多个系统共享的客户、商品等核心业务实体数据。
数据元是用一组属性描述其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是描述数据的基本单元。数据元由3部分组成:对象类、特性、表示值域和数据类型的组合。
指标数据是组织在经营分析过程中衡量某一个目标或事物的数据,一般由指标名称、指标解释、时间限定、其他条件限定、指标数值等组成,如企业的人均利润率、季度离职率等。
数据标准管理是指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关键活动包括:
- 理解数据标准化需求;
- 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和规范;
- 规划制定数据标准化的实施路线和方案;
- 制定数据标准管理办法和实施流程要求;
- 建设数据标准管理工具,推动数据标准的执行落地;
- 评估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
2、数据标准化的难题
- 一是制定的数据标准本身有问题。
- 二是在标准化推进过程中出了问题。
- 对建设数据标准的目的不明确
- 过分依赖咨询公司
- 对数据标准化的难度估计不足
- 缺乏落地的制度和流程规划
- 组织管理水平不足
3、应对方案
(1)制定可落地的执行方案。执行方案要侧重于可落地性,不能落地的方案终只能被废弃。一个可落地的方案要有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每个人负责什么,如何考核,怎么监管,都必须纳入执行方案中。
(2)正确认识数据标准建设的目,即是统一组织内的数据口径,指导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数据质量,更可信地处理和交换数据,而不是应付上级和监管机构的检查。
(3)正确认识咨询公司在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前期的作用。咨询公司的定位应该是准确评估组织的数据管理水平,制订可以落地的方案,而不应一味地追求咨询输出物的技术含量。
(4)充分认识到数据标准化的难度。要取得管理决策层的支持,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做好长期推进的工作准备,建立起数据标准化的工作制度和流程,遇到问题通过正式的流程和沟通机制逐步解决。
(5)实际落地中,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数据标准落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