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打嗝”,其实分为嗳气与呃逆两种情况。
- 嗳气是胃内气体向上走行通过咽喉时发出声响从而产生的现象,这种情况大多数时候出现在刚吃饱饭后,因此也被俗称为“打饱嗝”。
- 呃逆是由膈肌痉挛性收缩引起,受呃逆反射弧支配的生理现象,呃逆出现时气从喉间发出,响声尖锐且急促,同时还伴有躯干震动和耸肩。正常情况下这个反射弧是沉默的,但一些行为如喝带气饮品、吃东西狼吞虎咽、情绪紧张激动、运动时过度换气等会激活它,膈肌受到神经信号传导指令就会出现打嗝的情况。
打嗝久久不停需警惕
无论是嗳气还是呃逆,都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
- 嗳气出现同时伴有烧心、反酸、腹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时,很可能是病理性现象,可能是由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引起的,此时需前往消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 呃逆根据发作的持续时间可大致分为短期呃逆(持续时间在数分钟至48小时内)、持续性呃逆(持续时间超过两天以上)和顽固性呃逆(连续一个月症状无法自行缓解)。短期呃逆属于正常现象,而持续性呃逆与顽固性呃逆则多是由疾病造成,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可轻易忽视。
01 中风预警
中风前,患者颅内很可能已经出现病变,造成迷走神经异常持续放电,横膈肌不断收缩从而出现打嗝不止的情况。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因中风应激发生急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刺激胃粘膜同时殃及膈肌,促使膈肌痉挛性收缩加剧,随之出现持续性呃逆的情况。
02 神经损伤
膈肌痉挛很可能同迷走神经损伤存在关联,不管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比如肿瘤或外伤造成的神经损伤。任何因素导致颈部、喉部、胸部以及腹部等部位迷走神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就有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可能。
03 消化道疾病
如果不吃饭的时候也经常出现呃逆现象,同时伴有上腹部隐痛、胃疼、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咽喉有灼痛感等不适症状,很可能是消化道出现病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04 肾脏出现病变
肾脏早期出现隐匿性病变时人体通常都察觉不出什么异常,但随着体内的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会令膈肌和迷走神经不舒适,则导致频繁出现呃逆现象,这也是肾功能变差的征兆之一。如果同时还伴有肌肉抽搐、极度口渴、皮肤日渐苍白等症状则情况更加严重。
打嗝出现异味是怎么回事
打嗝时,一般都是无味的,但如果伴有气味飘散四周,或者味道触及味觉,需要引起注意。
- 臭鸡蛋味,这是蛋白质发酵后产生的硫化氢等气味,提示蛋白质在胃内留存时间过长,需要警惕是否有幽门梗阻,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 血腥味,这种一般是胃肠道内出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糜烂性胃炎等疾病出血时,常伴有呕血、便血等情况。
- 苦味,常见于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胆囊切除手术后,出现胆汁反流情况。
- 酸味,胃酸反流即反酸症状,常见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疾病、消化道溃疡等情况。
缓解打嗝的方法
01 生理性打嗝
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惊吓法”来缓解。根据打嗝的原理,只要把呃逆反射弧的神经反射打断就能有效止嗝,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神经中枢,抑制膈肌痉挛性收缩。因此“惊吓法”确实能止住打嗝,无论是突然跳到打嗝者面前大叫一声还是趁其不注意猛拍打嗝者后背都属于此种方法。
02 堵住耳朵
用手指堵住耳朵,从而抑制迷走神经末梢的活动,以此来抑制打嗝。
03屏住呼吸
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或深呼吸几次,从而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抑制神经兴奋性,有效制止打嗝。但心肺功能较弱者慎用此方法。
04弯腰喝水
身体进行大幅度弯腰,同时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紧挨膈肌,这样做可以温暖膈肌,而在弯腰时,各个器官对膈肌都会产生挤压按摩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膈肌痉挛性收缩,从而达到抑制打嗝的目的。